细胞化学技术

在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条件下,借助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在细胞原位确定化学成分的分布、量及其在细胞活动中的动态变化的技术,达到定性、定位和相对定量的目的,用以阐明化学成分在细胞中的功能、与疾病的关系,或指示细胞的状态等。

特点:

  1. 原位:组织细胞固定(Fixation),保留分子在原位
  2. 化学反应:
    • 酶细胞化学技术:酶+底物 显色反应
    •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:抗原+抗体 显色反应
    • 放射自显影技术: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和涉嫌的释放反应+感光
    • 原位杂交技术:核酸杂交反应+显色反应
  3. 配合显微镜观察

免疫细胞化学(ICC)与免疫组织化学(IHC)

利用免疫化学反应在细胞原位定位和(相对)定量组织细胞和培养细胞中特异分子的技术

原理

抗原

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物质

细胞中具有抗原性的化学成分 :蛋白质,多肽, 脂蛋白,多糖,脂多糖,糖蛋白,核蛋白、酶、受体、细胞外基质、激素、细胞结构蛋白、病原体等都可以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来检测

抗体(一抗、二抗)

image-20210619222353055

具有抗原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

二抗:抗种属抗体,识别一抗的种属特异性,并能够因此结合一抗

多克隆抗体是针对抗原的多个位点的,故灵敏度高,但是可能会有较多的非特异性结合。

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,故特异性高

选择抗体时需要兼顾灵敏度和特异性

免疫反应

image-20210619222802766

  1. 反应缓冲液(reaction buffer): TBS
  2. 抗体滴度是最关键的因素,参照说明书与实际实验优化
  3. 减少非特异反应:脱脂牛奶或牛血清白蛋白封闭
  4. 孵育温度: 37℃;室温; 4 ℃
  5. 孵育时间:随温度不同而不同
  6. 湿度

标记物的显示或显色反应

荧光素、酶、胶体金颗粒

免疫荧光技术

荧光素

关于荧光素的知识,在荧光显微镜中已经涉及

特点和应用

多重染色→标记物质的颜色+叠加颜色的出现

  • 信号强,与背景对比清晰

  • 目标分子1+目标分子2:多分子共定位

  • 目标分子+细胞器荧光标记:亚细胞定位

  • 根据荧光素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

免疫酶技术

常用的酶

辣根过氧化物酶(HRP):

底物 DAB,产物为DAB氧化聚合物(棕黄色

既适用于光镜,又适用于电镜

image-20210619223629198

碱性磷酸酶(AKP):

底物1:吲哚酚酯, 产物: 蓝紫色 (常用)

底物2:底物:萘酚衍生物 蓝或红偶氮色素

信号的放大

image-20210619224010583

亲和物质的使用能够提高免疫酶标记的灵敏度

  • 生物素和亲和素:结合能力强,结合不可逆
  • 葡萄球菌A蛋白-免疫球蛋白IgG

常用亲和素-生物素-酶复合物技术(Avidin-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 , ABC)

image-20210619224318362

免疫胶体金技术

  • 亚细胞定位:超微结构定位 (要用电镜观察)
  • 双重标记:位置的相互关系 不同大小的金颗粒(5-20nm) 标记不同抗体,双重甚至多重标记,指示分子的相互作用

原位杂交技术 In Situ Hybridization,ISH

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,以标记的核酸分子为探针,在组织细胞原位与细胞内需探测的核酸杂交, 检测特异核酸分子的技术。结果既可以反映特异核酸分子的,又可以反映核酸与组织、细胞、细胞器或染色体的位置关系。

原理:核酸杂交反应+标记物的显色反应

image-20210619224935058

靶核酸

RNA:mRNA、非编码RNA:mi-RNA、 LncRNA、病毒RNA等

DNA:染色体DNA、线粒体DNA、病毒DNA

标记探针

探针:带有标记的,能与组织细胞内靶核苷酸序列互补结合的一段核酸分子。主要包括cDNA探针, RNA探针,寡核苷酸探针。

寡核苷酸探针 最常用:10~50bp,易获得,搜索序列公司合成、易杂交、特异性低

标记物:32P> 35S> 3H > 荧光素> 地高辛/生物素

放射性标记物:同位素 32P> 35S> 3H

非放射性标记物:荧光素

非荧光性标记物:地高辛Digoxin、BrdU、生物素Biotin

原位杂交反应

影响原位杂交结果的重要因素

  1. 缓冲液

    • 钠盐(Saline-Sodium Citrate, SSC液) : ↑ 杂交效率 (5×, 4×, 2×, 1× , 0.5×SSC液)
    • 甲酰胺: ↓ 杂交所需温度(50%)
    • 硫酸葡聚糖: ↑探针有效浓度
    • 牛血清白蛋白和载体DNA等: ↓背景 阻断探针与组织非特异结合
  2. 探针浓度 放射性标记探针: 0.5μg/ml 非放射性: 2.0μg/ml

    最适宜的探针浓度要经实验摸索得到确定

  3. 温度 一般低于相应杂交体Tm值25℃

  4. pH:通常6.5-7.5

  5. 时间:4-6小时, 通常overnight

杂交反应条件的严格度(stringency):决定探针是否与含不相配碱基的核酸序列结合的条件,是决定杂交双链间形成氢键稳定性的条件,也是最终影响特异性的反应条件。

高严格度条件:碱基完全互补的双链才能形成杂交体(高温度、高甲酰胺浓度、低离子强度

低严格度条件:碱基不完全互补的双链也能形成杂交体

杂交反应条件的严格度原则:杂交时低严格度,漂洗条件高严格度。灵敏度差则降低漂洗的严格度。特异性差则提高漂洗的严格度。

显示

报告分子结合抗探针标记物抗体: 荧光素,酶

标记物的放射自显影方法

同位素的衰变: 衰变后趋于稳定, 衰变时发出射线, 射线使特殊材料感光

原位杂交的应用

基因表达的时间、量、细胞特异性

  1. 染色体DNA
  2. mRNA
  3. 非编码RNA
  4. 病毒DNA/RNA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