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子标记物:荧光素 Fluophore
能够吸收能量并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发光,吸收短波长的能量后发射出长波长的光。当激发照射停止,发射光也消失 。荧光素都需要知道2个波长:
- 激发光波长(excitation wave length, Ex)
- 发射光波长 (emission wave length, Em)
常用荧光素:数字表示激发光波长
荧光素的特点
-
荧光素都需要特异波长的光照射激发,再观察到发射光
-
光漂白(Bleaching):荧光素被多次照射后,发射光也会消失
-
光淬灭(Quenching):荧光素放置过久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,光消失
种类
-
荧光染料 (Stains) :与组织细胞的某些成分直接结合的染料,如核酸染料DAPI。
-
荧光标记抗体(Fluorescent conjugated-antibody):荧光标记抗体结合组织抗原-免疫荧光技术
-
荧光蛋白 (Fluorescent Protein):将基因导入细胞,作为目标蛋白的标签,指示目标蛋白,如GFP。
荧光显微镜
普通荧光显微镜成像存在缺陷
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LSCM
以激光作为激发光源,对荧光标记样本进行断层扫描,采用光源针孔与检测针孔进行聚焦,将高灵敏度探测器,高性能计算机/图像处理软件相结合的高精度显微成像系统,达到获得高分辨率、高对比度图像的目标。
原理
- 激光光源:光色纯、方向性好(点光源)、亮度高
- 扫描样品:断层、逐点、逐行扫描 “CT”
- 共聚焦成像:双针孔(光源针孔、检测针孔)
- PMT对图像的探测和数字信号转换
特点
优点:高分辨率、高对比度
局限:成像速度慢、观测厚度:50~100μm、分辨率极限0.15μm
功能
基本功能:薄层断层扫描
多通道同时扫描
避免普通荧光显微镜每次只能观测一种荧光,多种荧光标记样品需要多次观测,对样品和荧光损伤大。
ZOOM成像
不变换镜头的情况下,对某幅图片的局部放大,重新进行更细致的逐点扫描,获得更高分辨率图像。
多维度成像
在Z轴(垂直)上逐点扫描获得光学横断面图像,合成三维立体图像
定量分析
应用
静态检测
检测分子的定位、分子的量及分子间相互作用
动态检测
-
大分子的移位 (translocation)
-
动态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(FRET)
-
分子运动的测量 (FRAP, FLIP)
-
离子浓度的变化
超高分辨率显微镜(了解)
主要原理
- 基于点扩展函数调制
- 基于随机单分子定位:不让两个靠得很近的点同时亮起来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